close

  本報記者 邢婷《中國青年報》(2014年11月07日07版)
  這是肖嵐創辦公益熱線的第7個年頭。兒時因骨質疏鬆做過4次手術,12歲父親離世,母親生活不能自理……這名柔弱的年輕女孩不僅毅然挑起生活重擔,而且將自己的人生感悟化作電波那頭的光與熱,溫暖著更多心靈。
  “肖嵐熱線”已成為山東濰坊市的精神港灣。“我是肖嵐,自強不息,我是一名志願者,我為核心價值觀代言!”
  像肖嵐一樣,越來越多的“草根”代言人在為青少年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義。他們有電工、售票員、少先隊員……沒有“高大上”的光環,有的是精誠努力與艱苦付出。
  把故事講好,把“大道理”轉化為青年易於接受的“小道理”,團山東省委力求將思想引領做到年輕人的心坎兒里。
  新平臺秀出“青年範兒”
  2014年年初,一句張揚的廣告語出現在泰安市的網絡空間里:“潮人必備,‘青哇’社區!”
  負責開發該網絡社區的是團泰安市委下屬的泰安市青年社會組織服務中心。該中心打造了青年喜聞樂見的微社區:微圈——關註“青哇”,可建立個人專屬社交圖譜,即時互動分享;微盟——瞭解眾多青年社會組織的最新資訊;微愛——發佈志願活動信息,進行志願者招募,展示優秀公益項目;微樂——不定期刮獎、抽獎活動,上傳、製作微信小游戲。
  賬號開通後的首次活動即展現出該社區的巨大吸引力。服務中心聯合泰安市青年企業家協會和青年攝影家開展公益活動“融合之旅”。“青哇”首先發佈活動招募信息後,百餘位企業家和幾十位攝影家隨即報名。
  團淄博市委利用官方微信“青春淄博”宣傳希望工程圓夢行動,開通支付寶接受小額捐款,深受青年追捧。
  團山東省委將新媒體渠道建設視作工作重點,全力推動基層團組織和團幹部開通微博、微信,形成多層次、多領域、多互動的共青團微博、微信工作體系。為加強全省共青團微博、微信系統聯動,加強轉發、互粉,團省委強化評估激勵,以實際瀏覽量、傳播數、評論數為主要評價標準,推出全省共青團系統微博影響力排名榜。
  做實渠道的同時,團山東省委立足青年喜聞樂見的項目扎實開展活動。
  2013年起,開展“青春力量·中國夢——尋找身邊的山東好青年活動”,每月評選10位“山東好青年”,在此基礎上著力打造山東青年典型方陣,通過網絡平臺展現。
  團山東省委還實施青春導航行動,針對青年學生、進城務工青年、企業青年、農村青年、少年兒童六類重點群體的差異,整合推出“理論導航”“網絡導航”“典型導航”“文化導航”“實踐導航”五大載體,實施分類思想引導工作。
  團山東省委書記張濤說:“實施青春導航行動,破除項目分散、不夠系統的‘碎片化’傾向,形成整體優勢,真正把思想引導工作的‘虛功’做實。”
  青少年真正體驗傳統文化之美
  今年10月2日,曲阜“三孔”景區迎來一位特殊的小客人。來自濟寧市的9歲女孩周若禺流利地背誦出《論語》30則,她不僅獲得免費游“三孔”的機會,還作為第10000名該活動的參與者獲得紀念證書。當天,有532人參與此項活動,其中350人順利過關獲得免費游覽機會,通過率為65.79%。
  此時距離背《論語》免費游“三孔”活動開展近一年半時間。該活動於2013年5月正式啟動,可現場報名或在網上預約報名參與,活動細則為10分鐘內背誦《論語》30則,12歲以上孩子和成年人還需同時解釋其中5則。
  有“孔孟之鄉”美譽、且坐擁“三孔”的獨特地理優勢,傳統文化教育素材隨處可取,長期以來卻缺乏吸引青少年的鮮活元素——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團濟寧市委聯合旅游部門及曲阜當地政府,嘗試將背誦經典與免費游園饋贈相結合。
  “剛開始我們擔心沒有人參與,通過率會不會不高?”團濟寧市委副書記傳周說,為此,團幹部還專門去幾所中小學進行動員。如今,活動成效令人驚訝:不僅不再依靠學校動員,而且吸引了來自日、韓等夏令營的有漢語基礎的學生踴躍參與。
  團濟寧市委下一步設想引入傳統的“六藝”項目,以吸引更多青少年的參與。
  在濟南,孝心工程進入第2個年頭。微電影、“什麼是孝”的大討論、手機“微孝”等活動不斷深入人心。在這座城市,孝心內容評定甚至首次被引入團、隊幹部的考核、培養、選拔、任用機制中。
  去精英化、低門檻、全員參與——在團山東省委的工作佈局中,傳統文化長期被視為共青團工作的“拳頭”,越來越多青少年開始真正體驗傳統文化之美。
  今年,一場大中學生“國學達人”挑戰賽在山東全省火熱展開。“校園吉尼斯古詩文誦讀挑戰賽”等比賽形式之豐富、競爭之激烈頗具“眼球效應”。目前,全省各大中學校校級挑戰賽基本完成。遵循“小切口,中結合,大動作”的思路,團山東省委努力打造山東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據團山東省委學校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國學達人”挑戰賽將作為校園弘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全省總抓手,常態化持續開展。
  青年觀察:嶄新發現之旅收穫理性與成長
  在本碩6年大學生涯中,青島大學畢業生牟子元用兩年做了一件難忘的事:成為一名青年觀察員。
  近年來,團青島市委組織高校學生、企業青年、務工青年、青年社團骨幹為主的青年代表作為青年觀察員,深入教育、住房、就業、基礎建設等各領域,重新審視一座城市的發展。
  作為首批參與者,牟子元和他的同齡人帶著年輕人特有的視角去看、去聽、去感受。走進為低收入人群而建的保障房項目,小區內各種便民、休閑設施一應俱全,令牟子元感動;百年老國企青島港對新市民員工的親情化管理讓人耳目一新;大學生孵化中心為創業大學生提供的扶持政策及全方位服務讓人印象深刻。
  “一次次參觀,讓我開始真正瞭解這座城市,學會觀察,學會與歷史和現實對話。”從第二年起,牟子元的身份有了小小變化,由青年觀察的參與者變成了活動的組織者。
  如今,這項活動已連續開展4年,內涵不斷深化,形式不斷創新。4年間,活動被寫入團青島市委工作部署,活動時間由階段性延伸為全年性活動,活動內容由單純的參觀、講座、實地考察、互動交流等各種形式,延伸至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持,為青年專家搭建實踐平臺。
  在團青島市嶗山區委舉辦的“藍色硅谷”青年發展論壇暨博士團與創業青年結對活動中,創業青年劉超中是受益者。創業5年後,成功將海底涼粉推向市場的劉超中已有了不俗的業績,主業之外,他萌發了研發海藻植物多糖空心膠囊的想法,卻苦於找不到科研團隊的支持。
  借助團區委搭建的平臺,他結識了中國海洋大學食品專業的一位博士,兩人每個月碰面七八次開展試驗,經過一年多的合作最終研發成功,如今劉超中拿到了國內首個海藻植物多糖空心膠囊的專利證書,2015年即將啟動該項目。
  “如果沒有這位博士的專業支持,產品研發成功是不大可能的。對創業青年來說,結對提供的是實實在在的發展機遇。”劉超中說。
  4年間,透過冷靜觀察,青年觀察員收穫的認識更為理性平和。博客留言中,有青年說:“歷史的車輪總在不斷前進,我們又有什麼理由懷疑生活會越來越幸福呢?”看發展則激勵更多青年謀發展,活動過程中,有觀察員的創業夢想被重新點燃,一些大學生觀察員紛紛加入志願者隊伍。
  隨著“青年觀察”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上的廣為傳播,平均每年參與到活動中的人數均在5000人左右,覆蓋了更多的團員青年。
  “在‘青年觀察’活動中,團組織從教導者轉變為參與和引領者,青年從旁觀者轉變為親身體驗者,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傳播,可謂共青團新時期思想引領的成功嘗試。”團青島市委書記路玉軍說。
  相關報道
    (原標題:把“道理”講到年輕人的心坎兒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x29hxlss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